热烈祝贺《计量法》修订征求意见座谈会召开!!!

行业资讯
顶级运营和普通运营的一个分界线:对势能的运营(上)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1/31           返 回

  俗话说高手做势、中手做市、低手做事,这句话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理论和解读,仅从字面上来看,势是势能、趋势;市是市场、效率;事是事情、工作。而在品牌运营中,势是发动机,市是引擎,事是燃料,这三点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可以做到效率最大化,如何运营做市和事,我们在之前的战争视角三篇已经围绕早期企业、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独角兽及寡头企业做了分享,今后我们将继续分享更多具体的案例及方法。

  今天我们的主要话题围绕如何做势展开,这部分是所有企业最核心、最根本也是最奇点的思考,市面上极少有分享做势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本人多年实战总结及深度思考后的运营理论可能和传统理论有很多离悖地方,不过貌似我所有方法理论都和原本大家所熟知的理论方法刚好相反,所以,此处还是要植入张小龙的那句名言,我说的都是错的!

  

 

  势的分类:势能、趋势、战略

  势能:势能相对应的是动能,本质上是一种可转化的能量。

  物理势能: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势能的奇点定义:引力奇点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一个点,本人认为势能和引力奇点的定义相似,势能只能定义为一个点,而这个点的爆发会根据能量大小和波及范围形成一条线甚或是整个面。

  势能的奇点解析:势能这个点的形成,主要由于惯性和积累。就如同本人,经历多年工作和学习的积累先在内心中形成了一个可以爆发的点,内部转换成动能开始创作文章,并且可以把这种比较烧脑的文章做到每日一更,从而将内部积累转换至外部积累,逐渐来培养自己的势能;再比如微信公众号,由于微信早期积累用户的势能到达一个很强的点,转化成为商业动能,公众号是其中一个对微信势能的释放,所以公众号早期快速的帮助微信普及了微信支付,并且成就了早期很大一批自媒体号,而如今公众号的势能已经衰弱,所以奇点运营文章虽说公众号首发,但却不如外部其他媒介的转载势能。

  

 

  势能的运营

  势能的生命周期

  1、个人势能

  如明星,根据自身专业素质的积累并且通过对作品的演绎,积累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人设,形成个人势能。而个人势能随着不断积累让这个点的能量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明星在持续积累,比如本人最喜欢的表演艺术家陈道明老师,很少释放自己的个人势能。而很多明星都拼命释放,各种跨界、综艺以及广告代言,人设已经崩塌和人设即将崩塌的非常多,此处不列举,大家自己脑补。

  2、公司势能

  如我们熟知的腾讯、阿里,看他们的财报,已经5000亿左右美元的体量之下还能保持每季度50%左右的增速,这是一种多么恐怖的能力和底蕴,并且这一定还是在保持势能积累刻意压制增长的前提下为投资人选择性释放出来的能力,这和很多公司过山车似的财报形成反比。此处留一个问题大家自行脑补,如果我们国家也是一家公司,我们为什么能保持这么多年的稳定增速,我们的势能现在是在增长还是倒退?

  3、产品势能

  如微信,直到目前为止,微信还是一个功能比较直观的应用,交互设计并没有太多改变,大家每天打开依然是那几个最熟悉的分类,微信在积累了如此大的势能之后依然步步为营,而反观其他的产品,有多少是几次改版之后就已经面目全非。

  势能的运营

  1、积累势能

  围绕一个点做到第一,而这个第一的点可大、可小、可细分,但不可没有。

  早期本人做过一款短视频工具,当时对产品坚守的第一定律就是,围绕一个细分的品类做到全网第一。所以那时大家做搜索,别人拿很多关键词的流量,我们只拿一个词的流量,这样转化来的用户非常精准,并且非常忠诚;做内容别人做很多伪原创和抄袭,我们只写原创,原创内容吸引了新闻源的转载,帮助我们为这一个词积累了更强势能和精准流量;做社群,别人进群就发广告,我们几乎都是拿到管理员后才宣传自己,我们进群先分享对应行业知识,脸熟之后再宣传自己产品不但预防被踢出群,还让群内用户对我们关注度更高也更快成为我们自己产品的用户。所以最终,在没有推广预算的前提下,我们不到3个月拿到了100万种子用户,14万付费用户,并且这是因为达到了当时的服务器承载上限,创业企业资金受限,否则火爆程度远超这个最终数据。